對于心理咨詢,我們首先要消除的誤區是“接受心理咨詢的人是‘有病’,甚至是精神病”。 這是生活中常見的誤區。
因此,往往有些原本需要心理輔導的人,害怕這種外在的心理壓力而回避心理輔導,錯失及時得到心理幫助的機會。
此外,我們需要重塑接受心理咨詢的人不是患者的觀念。 正如法律保護每個人一樣,它并不排除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罪犯。 好吧,心理咨詢也是如此。 心理輔導的主要對象不是病人,而是生活中的每一個正常人。 或者只有當我們面對心理咨詢時,我們才是心理咨詢意義上的“過客”。
心理學家想要幫助我們解決的大多是生活中的常見問題,比如:升學壓力、工作挫折、愛情失敗、原生家庭、婚姻管理、人際交往等。 當我們在生活中面臨許多實際問題時,我們都期望有理想的選擇,順利度過人生的各個階段,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,追求高品質的生活。 作為心理學家,你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提供相應的幫助。 當然,正常人也有一些心理問題需要心理輔導員的幫助。 但是,大多數人還沒有達到心理異?;蚓窦膊〉某潭龋€可以正常學習、工作和生活。
當心理問題影響到工作和生活,心理沖突難以自行解決時,長此以往就有心理異常的可能。 這時,心理咨詢師可以通過針對性的咨詢、科學的分析和指導,幫助尋求者緩解情緒困擾和內心沖突,預防病態的發展。 所以,很多心理咨詢都不構成心理異常,更談不上是精神疾病。 心理問題、心理異常和心理疾病是一種由輕到重的關系,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,而且往往表現出一些交叉現象,界限不那么明顯。
因此,輔導員很難準確界定誰應該接受心理輔導,誰應該接受什么樣的心理輔導。 例如,更嚴重的精神疾病,如精神病。 然而,一些有經驗的咨詢師有時會接待心理嚴重異常的咨詢者,甚至是人格障礙或神經癥患者。 對于比較嚴重的精神類精神疾病,咨詢師也有責任及早發現,并應告知詢問者去看心理醫生。 由此可見,心理輔導的對象其實主要是我們生活中的正常人。
相關搜索